“传统产业升级,以往多关注企业个体,而对整体产业本身缺乏高度重视。我们希望能以摩托车车产业为样本,为江门其他产业升级提供借鉴案例。”江门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永坚精机(江门)有限公司总裁刘大磊说。
“国三”标准即将告别市场
江门中小摩企面临洗牌
作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车制造基地,江门拥有16家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以国家发改委公告为依据),包括持续多年在行业内领跑的龙头企业大长江集团。而摩托车产业本身涉及五金、机械加工、精密制造等多个产业链,根据市经信局至2016年末数据江门拥有摩托车零部件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300多家。除了作为特色以及产业链涉及面广的面相外,摩托车产业还面临着即将到来的技术窗口期,这也让产业转型升级更为紧迫。
《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四阶段)》(GB14622-2016)已于去年7月1日起实施,而2019年7月1日起,所有“国三”排放摩托车在国内不能上牌、新车停止销售。显然,“国四”排放标准正式落地后,摩托车行业无疑将迎来一次洗牌。“国家排放法规出来,能过就活不能过就死。”刘大磊说,这对于摩企无疑是一场严酷的考验。
据他介绍,按照有关技术指标要求,燃油电喷系统替代化油器是摩托车“国三”产品升级到“国四”的必然选择,转“国四”后现有以油化器作为供油系统的摩托车将告别市场。要完成这个升级,摩托车发动机燃油电喷系统必须与发动机进行匹配才能定型生产,而该匹配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需要较高昂的设备以及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一般摩托车企业难以单独完成匹配工作,必须找电喷系统生产企业进行合作。
江门情况同样如是。政协教科文卫调研组通过调研发现,升级“国四”江门16家摩企需要分别匹配数百个型号的发动机,赶在期限前完成匹配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这过程,如果由各个企业独立完成,大部分江门摩企缺乏足够的研发能力以及技术人才积累,即使是行业龙头的大长江也是近几年才完成企业自主研发中心的建设。再加上现时国内诸多城市“限摩禁摩”政策,以及电动市场兴起等市场因素影响,整个摩托车产业的低迷也直接影响了各摩企技术研发的进步。
建立基础研发平台
转“危”为“机”巩固行业地位
调研组认为,在“国四”时间窗口前,正是推动组建摩托车公共基础研发平台的好时机,而这正是力促江门摩托车产业转“危”为“机”,继续巩固全市摩托车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地位的得力举措。
通过政府牵头搭台引导,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同参与、成果共享,首要便是以研发技术联盟破解升级“国四”的电喷系统研发难题。“很多摩托车厂发动机形式非常接近,选择基本型发动机,把它电喷改造完成以后,很多小厂就不需要一个个去做这些事。这一块可以做共有技术,不搞重复研发,针对几款摩托车匹配好之后,所有小厂或中型工厂问题都解决了。”刘大磊说。以研发电喷系统为例,在研发平台的运作模式上,调研组建议由电喷系统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商、系统集成供应商、摩托车主机和整车生产企业、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
公共检测机构组建技术联盟技,联盟成员按入盟协议投入资金、设备和人员开展研发所得的电喷系统最终应用于全市摩托车生产,参与联盟各方按权重分享系统销售利益。
另一方面,江门本身拥有建立摩托车基础研发平台的优势。江门坐拥国家级的摩托车及配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仪器总值达3000多万元,检测能力覆盖的产品比例达到89.3%,覆盖的项目(参数)达94 .4%.刘大磊表示,江门摩检中心所拥有的3000万元高档设备完全可以满足企业研发所需,这些设备目前更多用于普通检测,科研应用潜力远未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