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招商、营销、推广、无处不在!
便捷二维码、一键拨号、一键分享、快速互动,紧抓商机…
打通微信平台,紧密链接,全方位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
主动出击展示产品,让采购军团深度了解,提高品牌核心影响力!
据核心成型技术有限公司(Core Molding Technologies)的市场营销副总裁兼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ACMA)旗下汽车复材联盟主席Terry O'Donovan在会议上进行了相关发言。
盲目减重并非正途
如今,许多车企纷纷将复材作为一项轻量化材料使用,替代铝材及钢材。然而,车企与轻量化间的关系却较为复杂。
O'Donovan表示:“一方面,材料方面仍在持续改进中。车企对减重的认知不足,只是想要不断减轻车重。然而,只有当车重减轻直至该车辆被划归到下一个重量级时,车辆的减重才算得上有意义,这就造成车企通常难以判断车辆的减重是否合理。尽管如此,减重仍是各大车企努力的一大目标。”
O'Donovan表示,复材制造商及供应商应牢记,轻量化并非解决燃油经济性最终的、全部的(end-all, be-all)解决方案。车企还应将重心放在提升动力总成技术及车辆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上。他指出,这对复材制造商而言,无异于一大机遇。相较于其他材料,复材在独特形状零部件的研发上更具优势,效率更高。
另一大优势在于加工基础架构(tooling infrastructure)的状态。他表示,许多车企及制造商对旗下的金属工艺设备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且这类设备并非只针对复材,其计划在相同平台下对替代性材料进行全新设计,满足需求。
成本制约复材应用
O'Donovan解释道:“用复材对车辆各部件进行全方位替换,进而减轻车重,这一理念和做法并不可取。”
最终,复材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成本,这一点可谓老生常谈。碳纤维的成本是钢材的6-10倍,而铝材成本却只有钢材的3-4倍。2013年复材已进入“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但最终因为成本上升而进展缓慢。
他表示,宝马的i系列车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复材而言,宝马i3就是“规则改变者(game changer)”。回溯到2013年,许多业内人士曾预言,截止至2020年,近六成的车辆将采用复材,其所占比例将达到两成。然而,随着宝马旗下i5、i7两款车型复材用量的减少,早前的预期或无法达成。
复材的前景难明
然而,前景也并非是完全暗淡的,因为宝马i8车型似乎将采用更多的碳纤维材料。此外,奥迪、丰田、通用机福特在过去几年内曾先后表示,未来将采用全兴的复合材料。这就让人不禁联想起O'Donovan提出的问题——复材行业是否已进入复苏期?目前业内尚无法给出明确答复,但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若复材制造商及供应商仍能掌握最新业内趋势并进行相应调整,复材行业依然颇具前景。
来源 盖世汽车 李文龙
【免责声明】上述资讯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凡注明驰誉车辆招商网的作品,为本网版权或有使用权,欢迎转载,需注明出处。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归原作者或出版者所有。本网部分信息由会员发布或来自互联网,如不慎触及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尽快删除。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招商、营销、推广、无处不在!
便捷二维码、一键拨号、一键分享、快速互动,紧抓商机…
打通微信平台,紧密链接,全方位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
主动出击展示产品,让采购军团深度了解,提高品牌核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