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1年以前,受《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影响,汽车工业处于高速增长期,产销规模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11年以后,随着宏观经济调整,汽车政策相对稳定,汽车产销量基数增大,以及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提高,我国汽车工业转入稳定增长阶段。
2016年,受购置税政策等因素影响,产销均突破2800万辆。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94亿辆,49个城市超过百万辆,18个城市超200万辆,6个城市超300万辆,私人消费已成为汽车消费的绝对主流。针对由此带来的城市污染、拥堵等问题,通过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已经在改善在用车的产品结构。
逐年增长的汽车产销量和年年攀升的保有量,给后市场的发展带来了量的保障,也带来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各路力量助推后市场发展
后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各路资本的进入,虽然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资本进入汽车后市场的势头有所减缓,但凭借优秀的商业模式和业绩,部分后市场企业得到了国内外大的投资公司的青睐,部分企业也融得了企业扩大规模的战略投资。说明,中国汽车后市场逐步步入理性发展的阶段,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阶段已来临。
从外部来看,国美苏宁这样的大型连锁目前对汽车后市场仍处于摸索阶段,但电商平台诸如阿里等则开始线下门店的服务整合,并尝试打造配件供应链联盟。
内部来看,保险公司逐步掌控汽车后市场的标准,由汽车后市场的局中人变为做局人,保险公司在不断寻求掌控汽车后市场的标准与话语权,这些行为将对汽车后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主机厂和4S店都在争取快修服务市场,O2O企业也开始建设线下店,康众这样的优质企业拿到高盛的投资等事件,反映出线下供应链整合和服务能力是制胜汽车后市场的真正武器。
汽车消费群体的变化推动后市场模式创新
80后、90后逐步成为汽车消费的主体,年轻的群体更加能够接受再制造理念;消费观念上更加关注环保、便捷、安全、廉价;脱保客户群数量增加,脱保后更倾向独立后市场服务商。
汽车后市场展望
中国汽车后市场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回归商业本质,提升线下服务能力,尽管目前汽配B2B继续高歌猛进,但汽车服务连锁仍未破局,而BAT及“汽车后市场+互联网”的创新,仍需上下求索。短期内新能源汽车及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对汽车后市场影响是有限的。未来的汽车后市场,将是一个运动化,社交化和娱乐化的市场。